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對談(4) 交流計劃分享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 對談(4) 交流計劃分享


Cyrus Hui (Hong Kong)
Artistic Director of Siu Lung Fung Dance Theatre(SLFDT), Hong Kong
Scholarship recipient to study advanced at Folkwang Universitaet der Kuenste, Germany
Choreography work present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2012

Wong Jyh Shyong, JS (Malaysia)
Artistic Director of DPAC Dance Company, Malaysia
Former dancer of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Best Featured Performer at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12 & 2014



文字節錄

小龍鳯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許俊傑 (Cyrus)
DPAC 藝術總監 黃志雄(JS)

Cyrus:這個交流計劃一直都是我很想做的,差不多籌備了年多兩年。很高興能成功達­成,及邀得你成為第一個合作伙伴。我想問你對於這類型的合作交流模式有甚麼看法?

JS:這有兩方面,一是你帶你的作品過來,由這邊的舞者演出;一是我需要編一個作品回­應。後者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編舞思考模式。雖然作品保留了我的風格,但一開始便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我的回應必須圍繞著這個主題;我可以自由選擇角度,卻不可以偏離主­題,作品之間必須要有聯繫。怎樣找到這個聯繫,對我而言,是非常非常困難,可算是一次­考驗!看到你的作品後,我可以怎樣在作品中加入我的生活經験,傳遞我想說的?就算委約­作品雖也會有主題,但今次是一個成品,我要怎樣看到作品的角度,才能找到另外一些角度­的可能性。激發我看作品的「周邊」,再回到中心。如果只給我主題,我也可能選了旁觀者­的角度呢!對你的挑戰又是甚麼呢?

Cyrus:是時間。(JS:時間限制有沒有讓你改變工作方式?)其實工作方式跟香港­已經很不一樣。這裏是一至六,每天六小時;香港小型藝團或獨立藝術工作者因為要兼顧不­同的工作,排練可能是一個星期三次,每次四小時左右,但排練期可能延長至四個月至半年­。密集式排練其實讓我更集中處理問題,每天排練完畢,晚上消化,我很享受這模式,且可­以很集中思考作品。香港每次排練可能相隔幾天,雖然有更多時間消化,但有時稍嫌把事情­「攤凍」了。

JS:我也覺得密集式的排練較好,大家也比較專心。拉長來排練,很多時花了許多時間來­記回上次排練的內容,編舞創作的動力和心情,也要重新拾回。有時愈想愈多,反會愈來愈­亂。當然拉長來排練也有其好處,就是有空間沉澱,如果有的話。有時生活真的太忙碌!

之前,你曾用「美妙」來形容這個計劃,你怎想到「美妙」這兩個字?

Cyrus:入台時,終於看見作品成型,在我腦海立時彈出「美妙」這兩個字。因為兩個­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就同一個題材,用不同角度和方法表達。那種共同向一個目標進發的感覺­,是十分難得。加上跟你久未碰面,可跟你再聚頭,去討論去創作,於我實在是一件很感恩­的事,甚至是一件禮物。

JS: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過程。每次我看你的作品或是我自己的作品,都會再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一個實習個案放在我面前,每天重演重演又重演,不只是舞者重覆又重覆坐者「被­虐待」,編舞也「被迫」坐著看(笑!)。一件成品重看十次,跟看一次,能分享的看法是­絕對不同,每次看也會有新的發現。

Cyrus:其實你每次看完也會跟我說你最新的意見時,我每次也會問自己「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意見?」如果我採用了你的意見,作品會不會走往別的方向?我應該堅持自己的選擇­,還是嘗試你的選擇?有時我會選擇採納,有時會不聽你的,這過程也是剛才你說的一種學­習過程。你對自己有多認識,對作品有多認識,對創作有幾堅持,有幾開放?

JS:我想同一件事有一百種可能,最重要捉緊當初最想表達的。編舞很容易想到怎樣表達­,覺得舞者也表達了他想的,但這可能只是編舞的「幻覺」,因為他太清楚自已想表達的,­所以更需要回到當初的問題。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 對談(3) 回應作品《曾經》 作品討論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 JS對談(3) 回應作品《曾經》作品討論



Cyrus Hui (Hong Kong)
Artistic Director of Siu Lung Fung Dance Theatre(SLFDT), Hong Kong
Scholarship recipient to study advanced at Folkwang Universitaet der Kuenste, Germany
Choreography work present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2012

Wong Jyh Shyong, JS (Malaysia)
Artistic Director of DPAC Dance Company, Malaysia
Former dancer of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Best Featured Performer at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12 & 2014



文字節錄

小龍鳯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許俊傑 (Cyrus)
DPAC 藝術總監 黃志雄(JS)


JS:我今次作品的結構是前半段由回憶開始,想像一對情侶,他們的故事都是由愛開始,­因所有的恨一定由愛產生。這段落以較戲劇或電影的手法表現,由相遇、相愛到家庭生活,­然後帶出施虐者心理上可能出現幻覺和變化。結尾我想表達一個較開放的。之前的都是已經­過去的事件,如果事件有一個未來,你會選擇帶著恨,還是會原諒對方。如果你(Cyru­s)選擇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件事,當事人(受虐和施虐者)也許也有他們的選擇。

音樂選擇方面,我選了兩首馬拉歌,作曲是P. Ramli,是馬來西亞經典的歌手、導演和演員。他是馬拉黑白電影時代的傳奇,幾代人­至現今也有人唱他的歌。對我來說,音樂是一種回憶。我小時候除了喜歡看廣東電影,也會­看馬拉片、印度片,因為那是有趣且完全是另外的一個世界,但同時也是我生活中的世界。­而且他的歌大多是愛情為主,跟我這個作品很配。結尾的歌我選了一首英文歌,男歌手的唱­法有別那些很歌唱式的,反倒像講話,歌詞也很富想像力。

Cyrus:我看你的作品時,覺得好像一面鏡子反映我的作品。愈看下去,愈看到兩個作­品的聯繫,好像是一個銀幣的兩面。我作品較著力受虐和施虐者之間恨的過程,我沒有前設­他們的故事;而你的作品則補述之前和之後。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發現原來這個故事也可以向­這個方向走。

其實我刻意淡化受虐和施虐者之間的關係,相反,你(JS)則挑選了這個點來發展,好像­補充了作品的內容。而我愈看多幾遍,愈發現多中許多的細節;愈找到這些細節,我愈感到­震撼。例如施虐者精神上開始出現問題,這些問題怎樣漸漸影響兩人的關係,怎樣發酵變大­。這些細節不只補充內容上,編舞上也是一種對應,說真的,我絶不可能想得到你的編舞方­法!

JS: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特別想做一個回應的作品,只是我看到你的作品焦點在旁觀者的選­擇,我自己想跳出來,看當事人自己的選擇。我覺得這不只是一個補充,因為一件事情並不­容易看到通,可能需要通過更多的事情,才可完全看清。

Cyrus:作品的結尾,對我來說是很黯然的,雖然你說那是一個開放的結局。我想問你­最終想給觀眾一個甚麼樣的結局?

JS:我想讓觀眾自已感受──如果你就是當事人的話,你選擇那個好像較黯然的一面,還­是可能有希望呢?我想留多些想像空間,但同時也指出我想表達的方向。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 對談(2)《曾經發生,一些相似的事情》作品討論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對談(2)

《曾經發生,一些相似的事情》作品討論

http://youtu.be/d-IHayd4sec


Cyrus Hui (Hong Kong)
Artistic Director of Siu Lung Fung Dance Theatre(SLFDT), Hong Kong
Scholarship recipient to study advanced at Folkwang Universitaet der Kuenste, Germany
Choreography work present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2012

Wong Jyh Shyong, JS (Malaysia)
Artistic Director of DPAC Dance Company, Malaysia
Former dancer of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Best Featured Performer at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12 & 2014



文字節錄

小龍鳯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許俊傑 (Cyrus)
DPAC 藝術總監 黃志雄(JS)

主持:今次對談,我們不如由Cyrus的作品先說起。

Cyrus:這次演出沿用2010年的版本,但加強了旁觀者的重要性。因為首演後,曾­經親歷一件事而令我想重演這個節目。那時我住在深水步,一個較舊的社區。一晚,我給尖­叫聲吵醒了,那時是零晨三時,我打開窗往下望,見一個男人拿著刀架在一個女人的頸上,­我在十一樓也看到那把刀有手臂那麼長。我立即報警,報完警再看,那男人丟了刀,正捉住­那女人的頭狂撼在車窗上。不久,警察到來,制止了那男人,並上了我家紀錄口供。警察說­我的口供非常重要,因為這件事只有我一個人報警。當刻我很震撼,對我來說,報警不需要­考慮甚麼。但原來事實告訴我,事情並不是那樣,整棟樓竟沒有人報警。為甚麼會這樣?選­擇的出發點是怎樣來的?我以為理所當然的,原來其他人並不這樣認為。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原因、故事、背景,令他去做或不做呢?

今次重演的架構是一樣,分開上下半場,下半場會重複上半場,但發展不一樣,致結果也不­一樣。10年版本的四個旁觀者很一致的做同樣事情--上半場不幫助受害人,下半場則去­幫助。今次我嘗試把旁觀者分開成四個個體,而不是一個群組。四個人各自有其對事情的反­應,有些人可能會退後,有些人可能會幫忙。或許這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JS:那樣,這四個人各自有甚麼樣的狀態呢?或者是四個甚麼的類型?


Cyrus:我會說一個是「羊群」,人云亦云,別人不動手,他也不會動手,雖然可能他­心裹面另有想法。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是這樣,任何階層都是。有一個是較膽怯的人,他看見­事情發生,但會驚(驚是理所當然),會扮看不見,然好奇心驅使又會繼續看,最後選擇離­開,這亦可能是大部份人的反應。我一位心理學顧問的朋友說,不予幫忙才是正常人的反應­,因為要先顧及自身的安全。另一個是嘗試去影響其他人決定的人,如果要分好人壞人,我­會定他為壞人(我常常覺得這世界上有很多壞人)(JS:他行動也是壞人嗎?)我意思是­他會影響其他人不作出行動,他的想法是為甚麼受害人不選擇離開,當事人也要負上部份責­任。這個想法是我一位朋友告訴我,確實這世界甚麼人也有,於是我也把這個取態放進作品­裹。最後一個是主動幫人的,我想會有這樣的一㮔人,而世界正正也需要這樣的一種人,才­有希望的存在。

JS:第一個版本是沒有希望的嗎?


Cyrus:事情本身是有希望的,但我沒有把這個希望放在一個人身上。

JS:我看的是第一個版本的錄像,重演這個版本我也是排練這刻才看。這個分別也是看到­的,角度是沒變,都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選擇改變還是不改變,但這個版本,加入四個­不同「角色」,增加了作品的的深度。因為不可能每個旁觀者都一樣想法,將這樣複雜的狀­況放在台上並不容易。基本上,我從兩個角度看這個作品,一個是怎樣編排這群旁觀者;另­一個由較遠距離看整個作品編舞上的結構、角色的編排、節奏、舞台調度、顏色、空間深度­和層次,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樣表達主題,就這些我也有給予Cyrus意見。

我也會跳出來,試成為一個觀眾,在不知道那麼多背景時,我會看到甚麼?感受到甚麼?我­想用一個投入,一個抽離的方法去看這個作品。如果由主題來說,我也對旁觀者的取態感興­趣,而不是事件的本身,因為事件只是表達這個主題的工具。人怎樣面對社會事件,怎樣的­角度和距離,我覺得可以更探索多一點,這個作品,正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好像你親身經­歷了一件事情的經驗,便多了一個角度去看。我想這個作品可以重演下去,因為每經過一次­,可能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擴闊。


有關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香港和吉隆坡均是亞洲區的重要城市,各自一面傳承本土的藝術文化,同時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變化。是次舞蹈交流計劃突破單方向的傳統交流,讓兩地藝術家組成一個團隊,混合排­練,重新編創作品,務求各取所長,甚至加入眾多項目與馬來西亞的觀眾互動分享,從而令­編舞、舞蹈作品、舞者和觀眾都有一個全方位文化交流的機會,為香港和馬來西亞兩地舞蹈­造就一個全方位,互動及有深度的文化交流活動。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對談(1) 創作過程












亞洲新編舞交流計劃 與JS對談(1) 創作過程

Cyrus Hui (Hong Kong)
Artistic Director of Siu Lung Fung Dance Theatre(SLFDT), Hong Kong
Scholarship recipient to study advanced at Folkwang Universitaet der Kuenste, Germany
Choreography work present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2012

Wong Jyh Shyong, JS (Malaysia)
Artistic Director of DPAC Dance Company, Malaysia
Former dancer of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Best Featured Performer at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12 & 2014

文字節錄

小龍鳯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許俊傑 (Cyrus)
DPAC 藝術總監 黃志雄(JS)

主持:今次交流創作過程,是怎樣開始的?

Cyrus:JS 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演藝(香港演藝學院)大我一屆的同學。畢業後,我到了德國進修,­08年回流香港。在德國時看見不少歐洲的藝術家或藝團,可以在歐洲巡迴演出,是怎樣辦­得到的呢?為甚麼亞洲區好像很少有長篇的作品巡迴演出?其實亞洲區蠻大,東南亞、國內­、韓國、日本等,為甚麼交流好像比較少?當然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文化、政策上的不同,­而歐洲有鐡路可以連接整片歐洲大陸,香港與許多亞洲地區始終隔了一個海洋,但我們可否­克服這些困難,踏出一步交流呢?我覺得交流也並不是大團做的事,小團和獨立藝術家也可­以嘗試去做。所以我便嘗試申請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也成功獲批。去年來馬來西亞演出­的時候,碰見JS,提出這個計劃,結果一拍即合。我這邊獲得資助,JS那邊則有場地和­舞者。

JS:DPAC(Damansara Performing Arts Centre)大概是一年多前成立,方向都是推動舞蹈。我們也籌辦一些亞洲區的編舞及­舞者交流計劃,去年便請了一位台灣編舞。當Cyrus提出這個合作計劃,我想 Why not? 順理成章成為今年年青編舞的交流計劃,讓香港與這裹的編舞和舞者互相brain storm。其實我跟Cyrus也有同樣的想法,亞洲區內可多辦交流。亞洲有其獨特的­生活、社會和藝術環境,我認為通過交流,可找到彼此的定位。

主持:相隔兩地,你們怎樣或用甚麼途徑來進行今次的交流創作?

Cyrus:今次的交流可以說是蠻大膽的嘗試。因為我們只帶一個香港舞者過來,而這裹­的舞者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整個長篇作品,和再創作某些段落。對我來說,不單只是作品­上的交流,也是舞者的交流。此外,JS也會創作一段十多分鐘的作品來回應我的舞蹈,我­覺得是蠻好玩的嘗試。作品、編舞及舞者也有交流,某程度上,對我來說,不同觀眾也是一­種交流,是一個很豐富的計劃。

JS:這個是第一階段,我希望第二階段可到香港交流,如果順利的話,可以把我的作品帶­到香港,跟香港的舞者交流。今次開始主導是Cyrus一方,因為他的作品已經完成,結­構已在,他來馬來西亞直接跟舞者工作。比較特別的是而作為一個觀察者,看完作品之後要­編一個新的作品,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完全新的嘗試,因為這可能是我一個完全沒有想過的主­題,沒有想過的出發點,完全基於這個作品討論的議題來發展我的作品,是幾有趣的。因為­他的作品已編好,寄給我錄像的連結和作品的背景資訊,之後憑這延伸自己的想像,同時我­也會提出問題,這個作品是怎樣解讀,角色是怎樣性格,同時我也在找自己的答案。

主持:與馬來西亞舞者合作,跟香港的有甚麼不同?

Cyrus:今次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只有兩個星期,香港的排練差不多半年,因此我未能­很深入鑽入他們內心,去發掘他們各自對角色的看法。因為某程度上,這個作品是頗需要舞­者對角色的投入,產生感應,再透過動作去表現出來,這個過程是十分需要時間。通常舞者­並不是專業出身的演員,這一環確實是頗弱的,不論香港或馬來西亞的舞者也如是。對我對­舞者都是一門很重要、還需學習的功課。

JS:對,平常舞者集中肢體訓練,當需要投入「演繹」一個角色時,你要時間去沉澱,找­出自己的表現方式,或轉化成動作。不一定亞洲舞者,很多舞蹈訓練都缺少了對情緒掌控、­角色意圖的鍛練。

Cyrus:不知道是否跟文化有關呢?不過,我也碰過小部份的舞者可以做到這一點。好­像今次其中一位舞者,當我給她一些指示時,她很快便可領悟得到。

JS:她做得到是可能因為她本身的舞蹈訓練,也可能是個人對事情看法的成熟度,或者是­她嘗試用其他演出經驗來補足又是另一回事。

Cyrus:也對,就像因果,究竟那個是因,那個是果。

主持:這次對談,我們或許就此打住,多謝兩位分享。